奥莱涅斯塔德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美洲大陆的荒野终被征服,尘世的
TUhjnbcbe - 2022/8/5 16:14:00
彭洋挂号 http://m.39.net/news/a_9332508.html

荒野对基督教徒来说不仅仅是地域的象征,还具有多重意义。《圣经》中的荒野就有很多的指向性,它既可能是荒漠,也可能是乐园。既可能是考验或惩罚的土地,也可能是升华和净化的土地。对于移民美国的清教徒而言,在美洲这片“荒野”上,是他们需要艰苦开拓和获得新生的地方。

“荒野”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是恐怖的黑暗,又是重生的光明

“荒野”的概念是历来各种宗教中都会提到的,它的意义十分复杂。更多的是指代精神上的。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教派当中都会提及,在荒野的孤独当中寻找精神的提升。在印度教中,荒野则是神的世界。

“荒野”在《旧约》中出现了次,《新约》中出现了35次。除外,还有很多和荒野类似的词语被提及了数百次。这里的荒野已经脱离了它们原本的地理学概念。究其来源,在古代的巴勒斯坦,荒野就是沙漠,人们只能借助季节性的降雨在这片土地上耕作。

在希伯来人的祭祀礼仪和习惯中,这些季节的转换往往和道德相关。因而他们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祭祀仪式来祈求降雨。干旱给定居的希伯来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他们必须被迫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他们必须长途跋涉过西奈的荒野之地。

《出埃及记》中就曾经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返回迦南。为到达上帝的应许之地,他们必须常年在干旱少雨的荒野里忍受煎熬。

在基督教经典《旧约》里,荒野的意义较为丰富。因为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并不了解,往往将他们赋予神话的意义。根据《旧约》的记叙,在古代亚述时期,巴勒斯坦地区流行着对农业神塔姆兹的崇拜,然而这个神每年夏天都会死去。当他到了阴间之后,整片大地都会陷入混乱。

原本丰饶的田野变为荒野,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摧毁。对于依靠农业生存的他们来说,荒野就是死亡和黑暗的象征。甚至在《旧约》中表示坟墓的词就与荒野相关。荒漠这样的土地,总是让人联想到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令人恐惧。

虽然荒野具有死亡,黑暗的意义,但度过荒野则意味着新生。这也是西奈的救赎意义的所在。在《出埃及记》中,以色列人为了摆脱埃及的奴役,他们穿越了崎岖不平,干旱少雨的西奈地区。这给荒野赋予了另外一层的意义。

上帝和犹太民族就在西奈进行了一次立约,上帝带领犹太民族走出西奈之后与摩西定下了“十诫”,因为上帝和犹太民族在这片荒野中紧紧相依,才定下了这种神圣的盟约。

“我记得你对我的青春爱恋、你新娘般的爱,记得你如何追随我步入荒野,步入一个蛮荒之地。”---《耶利米书》

除此之外,荒野因为没有任何生灵的存在而只能是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它还具有冥想和神启的效果。

被放逐“荒野”,清教徒们渴望以信仰重建“尘世花园”

因为海洋相隔,欧洲人对西方有着自己的想象。一方面,西方是地狱和来世,是一切沉寂的所在。奥德修斯和埃涅阿斯就是从希腊的西方发现了地府之门。而另一方面,作为死亡的国度,它也预示着重生的希望。在英国有关于亚瑟王的传说中,在亚瑟王战死之后就被带向西方,从那里复生。因而它也被希腊人看作是“神佑之岛”。

15世纪末哥伦布航海大发现以后,他们认为美洲就是《圣经》中的伊甸园。认为这是一片未经污染的原始花园。他们将新大陆想象成一片自由而丰裕的土地。他们认为美洲大陆遍地*金白银,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他们甚至用乌托邦的主题描绘这一“尘世花园”。

由于早期的殖民者以男性居多,他们将这片未开化的土地称之为“处女之地”。暗示着他们渴望在这片领土上扩张和开拓,同化印第安那腐朽的文明,重新建立起新的文明。对于这片新大陆,他们渴望建立起永久的殖民地。这片土地对他们来说预示着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自“五月花号”登陆美洲,一批清教徒们在威廉·布拉德福德的带领下驻扎在普利茅斯。与其他的殖民者不同,这群被“放逐”的清教徒并没有以征服来获取成功的想法,也并没有将这里当做财富的后花园。

对清教徒来说,这样的一种“移民运动”就如同《出埃及记》里,摩西带领着希伯来人穿越西奈沙漠的经历类似。这场迁徙运动就是他们探寻“荒野”的路途。这是他们要进入“应许之地”的一种考验。

马萨诸塞牧师塞缪尔·丹佛斯就明确表示了他们去往美洲的意义就是去往这片荒野度过劫难。他们延续了《旧约》中对于荒野的惩戒和净化的意义。他们需要经过“荒野”的磨炼,才能清洗他们的罪行。美国的这片“荒野”就是考验他们意志和信仰的所在。

清教徒们自从被逐出欧洲大陆之后,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机遇。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传播基督信仰,建立一个完全纯洁的教会。这片荒野成为了他们远离宗教迫害和宗教腐败的清净之所。在这片荒野上建立花园和绿洲(教堂和教会)。

在《圣经》中荒野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亚当和夏娃自从被逐出伊甸园之后,被迫进入未开化的荒野中辛苦劳作。他们重新建立起了这座“尘世的伊甸园”,因而“荒野”在基督教中是一种发展的动力。不少清教徒就是怀着创建伊甸园这样的希冀来到这片土地。

虽然在最开始的想象中,荒野意味着希望。然而当他们真正来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荒野的可怕之处。他们要面临未知的疾病,气候,野兽等各种的困扰,那些凶残的野蛮人也与野兽并无差异,这使得他们开始重新面对这些问题和思考。

渴望征服“荒野”的野心不断壮大,现实的伊甸园却逐渐消失

在这片新大陆上生活的印第安人对清教徒来说则是不可理解的存在,他们衣不蔽体,在丛林中到处游荡。这也影响了他们对于这片荒野的看法,因为这里有着基督教不能容忍的异教信仰和魔*崇拜,及其危险,可怕,又堕落,以及道德败坏。

在早期的新英格兰文学,艺术当中,荒野几乎就是地狱,那里的魔*会引人堕落,激情会取代理智。文明人也会被迫吃野蛮人的食物,那里让人放弃了人性。荒野是罪恶和梦魇的栖息之处。

无论他们是将荒野当做蛮荒,恐怖的地狱,还是带着希望的“花园绿洲”。荒野始终是以人类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因而人类的目标都是要消除荒野,使它变得文明。不论是世俗层面上真正的荒野,还是意识上的“荒野”。征服这片荒野不仅仅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还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随着这些清教徒不不断开发,荒野逐渐消失,印第安人也被迫迁徙。越来越多的教堂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然而不久,清教精神被人们逐渐淡化甚至遗忘,所谓征服自然的理念开始出现。随着美国开始向西部扩张。这种对立面的表现也更为清晰。xianshi

荒野的概念虽然一般看来被赋予了太多消极的含义,但其中也存在着某些积极因素。有些清教徒会将印第安人看作是“高贵的野蛮人”,罗杰·威廉姆斯就同情这些印第安人,他将荒野用作比喻,以印第安人的口吻写了一首诗。

“我们不穿衣服,有许多神/但我们的罪却轻/你们是野蛮人,荒蛮的异教徒。你们的土地才是荒野”

他认为这里的荒野是现实世界的映照,这些文明人在看似文明的社会里表现着他们的贪婪,懒惰,他们经常迫害那些无辜的人。他暗示文明世界才是真正的荒野。

托马斯莫顿还曾经至在玛丽蒙特山建五月节花柱,让白人与土著人一起跳舞。他嘲讽清教徒将美洲视为荒野,他认为英格兰才是“应许之地”。认为在其中索道的苦难甚至可以超过以色列人的迦南。

清教徒对美洲这片土地的开发使得他们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对现实伊甸园的建立,从中获取了大量财富。另一方面,他们得以摆脱英国国教的束缚,将自己的信仰在这片“荒野”上建立。然而他们却忽略了荒野作为一种自然的形态,其本身是值得存在和赞颂的,对荒野的过度开发也给之后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旧约》

《新约》

《出埃及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洲大陆的荒野终被征服,尘世的